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19年315晚會今晚20:00在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現場直播,本次晚會主題是“共治共享、放心消費”, 由“調查專題”和“消費預警”兩部分組成,繼續揭露相關行業存在的潛規則和消費市場中存在的違法侵權行為。騰訊財經進行了全程報道。
今年315晚會上曝光的侵害消費者權益的事件包括:薩摩耶金服涉嫌收集用戶個人信息、醫療垃圾黑色產業、寧遠食品等違規生產辣條、神丹和蓮田等品牌土雞蛋、融360等網貸平臺、聘證網獵正網違規租賃執業醫師證、佰斯特等衛生用品、銀行默認開閃付無風險提示、美的方太小天鵝家電售后服務亂象叢生。
多地醫療垃圾黑色產業觸目驚心:破碎塑料制成兒童玩具
悠悠民生,健康為大。安全和健康是消費者基本的權益。所以,國家對直接關系到人們身體健康、環境安全的醫療廢棄物有著嚴格監管,推行醫療廢物集中無害化處置,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轉讓、買賣醫療廢物。但是,這個領域里卻仍有一條黑色的產業鏈。一起來看看。河南省濮陽縣子岸鄉一個廠房內,堆放著大量使用過的輸液瓶、輸液袋等醫療垃圾,不少醫療垃圾還殘留著藥水,上面的標簽顯示,這些醫療垃圾大都來自周邊的醫院。除了輸液瓶、輸液袋,這里還有少量輸液管、一次性注射器等醫療廢物。
按照我國《醫療廢物管理條例》以及相關規定,輸液瓶、輸液袋必須有相關資質的單位才能回收處理。輸液管、一次性注射器等屬于醫療廢物,必須交由有相關資質的單位集中焚燒等無害化處置,不能重復再利用。史老板承認,他這里沒有相關資質。
為了逃避檢查,史老板將加工醫療垃圾的地點分散到了三四處,偷偷將這些醫療垃圾加工成業內所說的破碎料,然后賣給下游企業。清洗醫療垃圾所產生的污水夾雜著各種藥物殘留,散發著刺鼻的味道,就這樣直接被排放到墻邊的大坑里。
山東鄆城唐廟鎮前廠村,一個普普通通的農家小院里,擺放著一捆捆的塑料輸液瓶、輸液袋等醫療垃圾。這些醫療垃圾同樣被加工成破碎料,趙老板坦誠,他也沒有任何資質,清洗破碎料的廢水,混合著藥水,順著這道水渠,直接被排放到地里。
在陜西西安臨潼區零口鎮,一個廢棄的養豬場,同樣是一個醫療廢物加工點,記者一進門,工人立刻警覺起來。地上堆放著大量用過的輸液管,過道里、院子里,同樣堆放著一袋袋使用過輸液管。除了輸液管,這里還有注射器、血包等多種醫療廢物。
這些本應該被集中無害化處置的醫療廢物,在這里,卻同樣被加工成了破碎料等待出售,負責人告訴記者,附近村子里有好幾家在加工輸液管破碎料,每月加工量二、三十噸,差不多相當于一個中等城市醫療機構每月產生的廢舊輸液管總量。
在河北保定的幾個廢舊塑料市場,醫療垃圾破碎料,甚至輸液管等醫療廢物,在這里被隨意買賣。
為防止疾病傳播,保護環境,保障人體健康,我國制定了《醫療廢物管理條例》等多項規章制度,然而記者在山東、河南、陜西、河北等多地調查發現,不少從業者都在偷偷加工處理塑料輸液瓶、輸液袋等醫療垃圾,甚至輸液管、一次性注射器等醫療廢物。
從業者心里非常清楚,清洗醫療垃圾的廢水混合著藥水,勢必污染周邊環境乃至地下水。明知有危害,但是由于每噸破碎料可以賺取千元左右的利潤,一些從業者仍然不惜鋌而走險。
醫療垃圾甚至醫療廢物加工成的破碎料,又會被做成什么產品呢?我們的記者繼續追蹤調查。
河北保定,這家工廠大門緊鎖,走進廠房,里面堆放著大量破碎料,老板介紹,這些原料都是由輸液瓶、快餐盒等破碎料混合而成,中間還夾雜著一次性注射器碎片。 這些破碎料經過簡單加工,就變成了這種白色塑料顆粒,業內俗稱再生料。
記者在多地調查發現,不少地方都有專門用醫療垃圾破碎料加工再生料的工廠。
這些輸液瓶、輸液袋等醫療垃圾,甚至夾雜著一次性注射器等醫療廢物做成的再生料,由于藥物殘留無法徹底清洗干凈,相比新料,再生料顏色會發黃、發灰,那么,這些帶有藥物殘留的再生料,終被做成什么產品呢?記者繼續向這個黑色產業鏈的下游追蹤。
河北保定幾家做再生顆粒的老板告訴記者,他們這里生產的再生顆粒,大部分被下游企業加工成塑料網袋。根據從業者提供的線索,記者來到了河北省任丘一家專門生產蔬菜網袋的企業。
車間內正在忙碌地生產,角落里堆放著用來生產網袋的原料。負責人承認,他會根據客戶需要,按照一定比例加入再生料。負責人告訴記者,別看工廠規模不大,每天生產的蔬菜網袋數量高達10萬多只,行銷全國各地。
記者在當地走訪了多家企業發現,用廢舊醫療再生料生產蔬菜網袋,非常普遍。由于這樣的再生料韌性好、價格便宜,除了蔬菜網袋,很多塑料制品都會用到,生產出來的產品可謂五花八門。
山東臨沂這家企業,主要生產各式的兒童玩具,負責人承認,這里做兒童玩具經常會用到廢舊醫療再生料。
國家規定,即使是那些沒有被污染、可回收利用的廢棄物,醫院也必須與再生資源回收單位做好交接、登記和統計,處理流程安全可追溯。然而,本應當受到嚴密監管的醫療廢物,卻從醫院流到了市場,從廢舊輸液袋、注射器變成了日用品和玩具。這條產業鏈很長,涉及的地域很廣,涉及的監管環節也很多。這就更加需要各級政府和監管部門真正擔當起來,踏石留印、抓鐵有痕,讓違法者在陽光下無處藏身。
寧遠食品等被曝違規生產辣條:生產環境骯臟不堪 有十幾種添加劑
對舌尖上的安全,消費者關注、擔心。雖然,監管的力度不斷加大,但總有一些暗流在大家不經意的地方涌動。
